8月18日,北京商报记者获悉,北京市发改委日前联合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印发实施《本市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超级充电站建设实施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实施方案》),其中提出,到2024年底,全市建成超充站500座;到2025年底力争实现数量翻番,达到1000座。
充电的时效性,已逐步成为影响购(换)车决策的前置因素之一,迫切需要通过技术产品的创新,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充电服务,因此打造以超充技术为主体的社会化服务网络,着重通过提升充电的时效性,引领充电服务品质和效率的双提升,对于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吸引力,有效支撑各种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。
补能时间缩短
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、补能需求增长,对充电桩的性能要求也在提高。据悉,一方面,越来越多整车和充电桩企业开始布局超级充电设备;另一方面,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提升,充电设施布局日渐完善,为超级充电设施加快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。
“三四年前充电桩布局还不是很完善,需要专门找桩或者排队等候充电。但近两年,能明显感觉到周围的充电设备在增多。很多场景下都可以进行补能,例如单位、商场附近,甚至孩子的培训机构周边也增加了不少充电桩。现在除了‘快充’,还有‘超充’,进一步缩短了补能时间。”一位极氪001的北京车主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。
据悉,“超充”是指比“快充”更快的充电设备,还未有国家统一标准定义,目前深圳明确单枪功率480千瓦及以上的设备为超充。快充一般指能在1—2小时内使蓄电池达到或接近完全充电状态的一种充电方法。截至2023年底,北京市已累计建成超充站72座,超充桩597个。
近日,国家电网在北京建设的首批2个超级充电站正式投运。国家电网(北京)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黄宇表示,首批超充站日均服务能力可达700车次,采用了1000伏的高电压技术平台,运用了液冷超充技术,单枪最大输出功率可达600千瓦,既能满足社会车辆的普遍充电需求,同时对于具备超级快充电池技术的车辆,也能够在10分钟内满足它的快速补电需求。
根据此次发布的《实施方案》,北京将结合各区发展实际、交通强度、土地资源、电力保障等因素,优化建设时序,推动建设超、快结合公共充电站,率先实现超充五环内区域布局成网。到2024年底,全市建成超充站500座。到2025年底,全市建成超充站1000座。
此外,《实施方案》还明确,积极引导开放共享。已建成并投用的公共充电设施,鼓励引导其对外开放;对于新规划建设的公共充电设施,原则上须面向社会全面开放共享。
上述车主表示,北京地区老旧小区偏多,安装家用充电桩的情况比较少。大部分新能源车主都会选择公共的充电桩进行补能。此次《实施方案》对新能源车主们来说是极大的利好。“以我自己的车为例,按照普通大功率快充,一小时能充到80%—85%的电,跑400公里左右。但超充的话,可能半个小时就能充到80%—85%,充一个小时大概能有1000公里的补能。”
超充时代已来
充电问题被认为是电动汽车推广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对于电动汽车的普及至为关键。据北京市发改委解读,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越来越期待获得类似加油站的“随行随充”服务,主要体现在“四性”,即可靠性、便捷性、时效性、经济性,尤其是充电的时效性,已逐步成为影响购(换)车决策的前置因素之一,迫切需要通过技术产品的创新,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充电服务。
近年来,国内充电桩建设加快。截至2022年12月,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521万台,同比增加99.1%。根据我国2025年实现车桩比2?1的计划,预计2025年充电桩数量将达到2295万台,较2022年增加1343万台。
今年4月,星星充电高级副总裁、中国区CEO王磊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超充时代的拐点已经到了。今年,在液冷超充方面,将在126个城市开展推广,并计划在2024年将1万座充电站升级成包含液冷终端的超级充电站。
此外,在8月15日北京充换电展期间,特来电发布了“基于群管群控功率共享的全新液冷超充系统”等多项技术产品。特来电市场支持总监路文刚表示,超充未来在车型上的功能一定会越来越普及,尤其是在高速服务区包括长途出行公路以及公共停车场,面对公交、出租、网约以及长途出行会有快速补电、缩短时间的场景。
据悉,充电桩散热主要有风冷、液冷和自然散热三种类型,其中液冷被业内视为超充桩未来几年的发展主流。例如,华为在去年4月推出的全液冷超充桩,最大输出功率600千瓦、最大电流600A,称其充电速度能达到“一秒一公里”。
此外,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,中国造车新势力超充站建设能力也在不断提升。截至2024年6月,蔚来已在全国建成有2279座超充站、10240台超充桩,与特斯拉规模相近。小鹏、理想、极氪的超充站达354座、444座和456座。
构建全产业链生态
根据《实施方案》,在超充站建设上,北京将鼓励多方参与多元发展。将遴选优质企业与充电设施、停车管理、物业服务等企业合作,加快推进高质量超充网络建设。鼓励充电桩相关研发设计、生产制造、安装运营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京津冀区域布局集聚,构建全产业链生态。按照“政府搭台、企业自愿、多方参与”的思路,探索建立项目建设联合体,充分发挥不同类型企业优势,切实提升建设运营服务效率。
“一方面,超充网络布局密度增加,对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有很大的推动作用;另一方面,大规模新能源汽车用电需求接入电网后,也会促进电力系统进一步优化。北京此次发布的‘政府搭台、企业自愿、多方参与’的模式将进一步推进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产业链发展逐渐成熟化。”特来电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。
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程靓